《丰城市人民医院》
出版时间:2018-08-23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个首例告捷,我院新技术实现再跨越






    “外科微创化”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精益求精的精神和稳扎稳打的实践。近两个月来,我院新技术屡创新高,实现了多个零突破,且让我们看一看:

血管外科:宜春首例大动脉腔内支架隔绝微创介手术

                /聂鸿平  叶存丽

    近日,我院血管外科专家与介入室技护团队共同合作,实行局麻下备血管缝合器微创无切口行腹动脉瘤腔内支架隔绝+左髂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成功完成宜春市首例大动脉内支架隔绝微创介入手术。愚者术中出血60m1,术后12小时便可床上活动,24小时下床活动,术后四天复查效果良好出院。

    近些年,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疾病增多,我国动脉瘤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有统计数据显示,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腹动脉瘤的发病率约为8.8%。而且,有很多愚者会在无任何症状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动脉瘤破裂,次类瘤体破裂的患者死亡率可达 90%以上。

    此次手术顺利完成,标志着我市大动脉腔内支架隔绝微创介入技术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宜春市区域医疗空白,充分彰显我院整体综合医疗实力。






神经外科:宜春首例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

                /曾波

    烟雾病,表现为脑内大血管逐渐狭窄甚至闭塞,取而代之形成一些烟雾状的毛细血管,易造成脑缺血、梗塞,或破裂形成脑出血,严重可诱发癫痫。该疾病最常于30-50岁发病,目前治疗此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结合颞肌贴敷术,可以明显降低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几率,且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近日,我院神经外科成功为一例烟雾病愚者实施了颅内外薛管搭桥并结合颞肌贴敷术,解除了愚者的脑缺血症状。

    患者一位52岁的男性,因头晕不适、轻度视物模糊、轻度乏力来我院就诊,首诊为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后收入神经外科住院治疗。入院后精神外科主治医师曾波为患者进行了全3D-DSA造影术,结果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从起始部闭塞,右侧后循环向前部分代偿,右侧颈外动脉向颅内代偿有限。经神经外科专家组讨论后,决定为患者实施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术中通过比对匹配,决定将头皮上的一根动脉与大脑表面的一根动脉进行搭桥,以补充因血管闭塞造成的供血不足,同时讲行硬脑膜翻转术和颞肌贴敷术、整个手术过程持续4个小时,出而量不到100ml,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头晕明显减轻,视物清晰,术后第十二天顺利康复出院。

    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是神经外科四级手术,.此例为宜春地区首例颅内外血管塔桥手术病例,填补了宜春市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手术治疗领域的空白,切实为患者解除了病痛,取得

良好的临床效果。




五官科:丰城首例耳内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手术

           /熊辉强

    6月2日,我院耳鼻喉头颈外科成功为一分泌性中耳炎愚者实施耳内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手术,填补了丰城市该项技术空白。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儿童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容易引发,以耳闷胀感和听力减退为主要症状,如延误诊治可能造成听力损失,影响言语发育、对于成人,除了最多见的感冒外,反复发病者要警惕鼻咽部肿瘤——鼻咽癌的可能,应尽早明确病因,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患者是一名39岁的女性,入院前一个月因双耳听力下降、闷胀不适严重影响生活,经药物治疗无效后前来就诊。经检查发现其双耳鼓膜下有大量积液,右耳鼓膜内陷明显,且有轻度传导性耳聋,诊断为双耳分泌性中耳炎。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熊辉强医师决定为患者进行耳内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手术。

    耳内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手术属微创手术,是目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尤其是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的急性中耳炎等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具有创口小、简便、安全、有效、恢复快等优点、其过程一般在器械辅助观察下用锋利的鼓膜刀切开鼓膜,吸除鼓室积液,然后植入哑铃型鼓膜通气管,来改善通气引,促进咽鼓管功能恢复。

    手术关键在于鼓膜切开,其大小根据通气管型号确定,尺寸要求精细,一般2.0-4.Omm,大了容易使通气管掉出、传统的置管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但由于外耳道不是直管道,有两处极为狭窄,视野较小,显微镜并不能看清鼓膜全貌,存在难以进行鼓膜切开精准定位的问题。我院置管手术采取先进的耳内镜下操作,经外耳道导入2.7mm的耳内镜,能在清晰视野下进行精准定位。

    本次手术十分顺利,无并发症。术后,患者表示耳闷胀感消失,听力有明显改善。耳内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手术是我院新引进的一项技术,自首例开展以来,至目前已陆续成功开展6例、以往此类患者一般采取药物治疗或穿刺治疗.置管手术只能转上级医院,我院此项技术的开展,无疑为本地众多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带来福音。


 骨科:丰城首例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

                /肖义兵

    目前,我院骨一科成功为一患者实施颈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颈椎多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解除了该患者多年来因脊髓型颈椎病导致的双手麻木、腿脚无力等症状。

    脊髓型预椎病患者由于颈椎椎骨间连接结构退变导致脊髓受压或脊髓缺血,继而出现脊髓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双手麻木、眼脚无力、头重脚轻、行走不稳等症状,严重者甚至连日常生活都难以自理、一般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想要缓解,必须进行手术。其中,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是目前较先进的手术方式。

    手术属于四级乎术(根据乎术分级,四级手术指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难度大的各种手),风险系数无疑也是较大的,但研究认为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有可靠的三维固定效果和优越的生物力学性能,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置钉过程中,手术医生会根据颈椎各节段形态依次规划定,选择角度,掌控深度,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我院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独立开展颈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目前已成功开展10余例。随着技术日臻成熟,手术用时越来越短,最快记录35分钟置入6个椎弓根钉,由我院副院长兼骨一科主任谢静波带领团队完成。



丰城市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9175次访问,全刊已有50108次访问